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福建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福建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4-23 13:47:04

第一章 跨越发展新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战略部署,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累计完成投资突破5700亿元,顺利实现“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目标,“两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全省交通总体适应、局部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

  一、公路网络更加健全。累计完成投资3490亿元,公路总里程达10.46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000公里,新增2600公里,形成“三纵六横”骨架网。建成普通干线公路38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65%。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3万公里,全省100%建制村实现通硬化公路。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3.3万公里,改造危桥1816座。全面推行公路管理养护标准化,经登记的农村公路全面列养。

  二、铁路网络主骨架形成。累计完成投资1150亿元,铁路运营里程近33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近1570公里。合福高铁、厦深、向莆、龙厦、赣龙新双线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南(平)三(明)龙(岩)、福州至平潭、衢州至宁德3条快速铁路,在建里程528公里,基本形成“两纵五横”主骨架。疏港铁路支线建成2条、在建3条,海铁联运格局初步形成。

  三、港口发展更加集约。累计完成投资513亿元,新增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7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40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2亿吨。核心港区投资约占总量70%,港口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占全省比例均超过2/3,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初显,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7位,厦门港加快建设东南沿海邮轮始发港。闽江航运开发有序推进,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开工建设。

  四、机场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近3800万人次,其中闽台空中直航客运量突破100万人次。全面完成厦门高崎、福州长乐、泉州晋江、武夷山既有机场扩能目标,建成三明沙县机场,启动福州长乐机场二轮扩能,完成厦门新机场和武夷山机场迁建选址。进一步发展壮大厦门航空公司,新组建福州航空公司,航班航线不断增加,福厦两机场境内外航线总计达290条,共新增航线超100条。

  五、城市(际)轨道交通建设启动。累计完成投资250亿元,福州和厦门城市轨道一期规划项目全面启动,福州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获批,城市轨道交通在建里程突破100公里。全省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获批。

  六、运输服务更为惠民。运输站场和公共运输配套设施累计完成投资突破160亿元,建成或在建部级试点综合客货运枢纽21个,实现百人以上岛屿有陆岛交通码头。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落实,新增或更新公交车约1.1万辆,新增或优化公交线路1000条,超过1400辆县域公交车延伸至农村。省级交通物流公共信息交易平台初步建成,全省交通信息化系统实现业务全覆盖。

  七、邮政行业发展迅猛。提前实现全省“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目标,全省快递业务量跃居全国第6位,五年累计邮政业务经营收入突破500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两岸邮政合作不断深化,平潭获批建设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福州至台北货邮航空专线实现常态化运营,两岸海运快件业务实现双向直接运营。

  八、行业治理更为高效。全面开展了交通运输绿色品牌建设、节能减排工作、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工程,行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全国领先。建立了与公安部门联动协作五大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警地应急救援合作机制和应对恶劣天气联动机制,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省肩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等重大任务,必须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重点突出构筑大通道、培育主枢纽、完善互通网、推进智能化,更加注重衔接融合、创新驱动、城乡统筹、绿色发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综合交通发展适度超前,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四个交通),完善以客为主、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以货为主、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两个体系),打造对接两洲、服务中西部、便利两岸往来的综合交通枢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通道,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融入全局。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独特对台优势,当“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推进军地兼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军民融合发展的先行者,着力实现航线通、陆路通、信息通、物流通,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服务中西部发展和便利两岸往来。

  ——坚持民生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综合交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便民交通,强化综合交通运输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群、产业群联动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积极适应、把握、引领发展新常态,强化综合交通理念,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以“互联网+”为驱动,积极发展智慧交通。深化交通运输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交通运输治理科学化,促进综合交通投资建设及其运营管理提质增效。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突出重点领域,强化薄弱环节,优化网络结构,加快综合枢纽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和零换乘。统筹协调城乡交通运输发展,提升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进生态公路、绿色港口和绿色交通城市创建,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节能减排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总的发展目标是:围绕推进我省交通运输现代化,开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升级版,增强交通服务产业发展、服务新型城镇化、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公众便捷出行的能力,五年计划完成投资7500亿元,到2020年,基本建成域内互通、域外互联,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省综合交通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先进行列,实现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两个体系基本建成、行业治理智慧高效。

  ——公路网更加健全完善。“三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0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超过75%,达到8800公里。

  ——铁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三纵六横”铁路网基本建成,全省铁路运营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突破3000公里,实现80%县(市)有快铁。

  ——城市迎来轨道交通时代。全省建成通车和在建城市轨道交通300公里、城际轨道交通500公里,福、厦、泉三大中心城市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福莆宁、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和武夷新区实现城际轨道交通。

  ——民航跨入新一轮发展。厦门翔安机场、福州长乐机场二期、武夷山新机场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通用航空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6000万人次。

  ——港口群地位更加凸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核心港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港口、城市、产业“三群”互动发展,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7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00万标箱。

  ——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福州、厦门、泉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各设区市力争建成一个立体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和一个无缝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全省各县级市和较大县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覆盖率达50%。

  ——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村村通客车”得到巩固发展,实现500人以上岛屿班轮全覆盖,实现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村邮站建制村全覆盖,建成普惠城乡的邮政服务体系。

  ——实现智慧绿色平安发展。“互联网+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实现全省交通支付一卡通,出行服务一站式,多式联运一单式,行业监管一体化。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7%。安全和应急保障充分有力,交通运输事故死亡人数比2015年下降5%以上。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强化综合交通融合发展

  围绕加快构筑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现代化综合枢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和融合发展,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整体运行效率,推动交通运输适度超前协调发展。

  (一)构筑综合运输通道

  按照“方式复合、通道共用、经济高效、绿色环保、节约集约”的总体要求,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加强与相关省份沟通协调,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综合运输大通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两纵三横”省域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十二条放射性服务全国的综合运输大通道(见附图一),初步形成贯通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往东盟、亚欧大陆等五条陆路国际运输大通道。

  (二)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建设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其他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的综合客运枢纽。重点续建宁德火车站、泉州火车站、南平武夷新区等综合客运枢纽;新建福州公路客运北站、平潭高铁中心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将厦门新机场航站楼、长乐机场二期航站楼,以及福厦高铁沿线的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高铁站建成立体换乘的示范性综合客运枢纽;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推动具备条件的客运枢纽与城市综合体紧密融合发展。到2020年,中等及以上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覆盖率达50%,力争各设区市建成一个立体综合客运枢纽。

  建设一批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和多式联运功能的货运枢纽。按照统筹规划、有效衔接、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依托已建成或在建的高速公路互通、公路货运场站、铁路货站、机场货运系统等,规划建设若干货运交通枢纽及其配套的物流产业集中区,建立与主体交通设施能力相适应的货物集散和中转系统,实现多种交通方式合理接驳和联合运输。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向集中区聚集,形成交通运输物流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在沈海高速、福银高速、京台高速等主干线高速公路和具备货运功能的干线铁路建成2个以上货运交通枢纽及其配套的物流集中区,努力打造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实现各设区市均有综合货运枢纽。大力支持县级物流中心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
 

  二、拓展轨道交通网

  以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晰、衔接顺畅的现代化轨道交通网为目标,按照“强化沿海通道、加强疏港通道、拓展出省通道、构建城市(际)轨道交通网,促进客货运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建设,强化三网有效衔接。

  (一)加快构建“三纵六横”铁路网

  继续推进“三纵六横”铁路网建设(见附图二),全面建成或开工建设已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的干线铁路,重点抓好南三龙、衢宁、福平铁路续建,加快福厦(漳)客运专线、兴国至泉州、梅州至龙岩、浦梅建宁至冠豸山段、沿海货运铁路罗源湾至福州段等铁路建设,积极推进吉安经武夷山至温州、重庆经长沙至厦门、南三龙东延伸段、宁德至南平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台湾海峡铁路前期研究。加快建设连接主要港区、重要工业基地的铁路支线,重点抓好湄洲湾北岸、湄洲湾南岸、宁德白马等疏港铁路续建,积极推进福州松下、宁德漳湾、泉州秀涂与石湖、漳州古雷、莆田兴化湾等疏港铁路建设。积极争取中国铁路总公司支持福建改造提升既有老铁路货运或城际化客运能力,重点实施鹰厦铁路北段﹙南平﹚、漳泉肖铁路和梅坎铁路部分路段等项目改造升级。

  (二)积极推进城市(际)轨道交通建设

  继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重点抓好福州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建设规划项目(已开工建设的1号线、2号线)和厦门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建设规划项目(已开工的1号线、2号线和即将开工的3号线)续建,新开工建设福州、厦门城市轨道交通二期项目,争取开工建设泉州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建设规划项目。

  实施国家已批复的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一环两网”城际客运轨道交通网建设(见附图四),重点抓好厦漳城际环线、武夷新区旅游轨道交通、泉州至厦门翔安机场城际、莆田至长乐机场城际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莆田至湄洲、宁德至福安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
 

  三、加快形成高品质公路网

  围绕构建多层次、高标准、广覆盖、便捷化的公路交通网络格局,继续完善高速公路网,着力改造普通国省道,统筹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网络建设,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持续改善农村公路,促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加大公路养护力度,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品质。

  (一)健全完善高速公路网

  有序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见附图三),按照“强化区域通道、完善城际网络、提升通道能力、优化路网衔接”思路,加快推进京台线、宁东线、莆炎线、沙厦线、福州绕城、厦门绕城国家高速公路我省境内路段建设,全面建成我省境内国高网;积极推进顺昌至邵武、漳州云霄至平和闽粤界、永定至南靖等省高项目建设,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络。继续抓好厦蓉线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等主通道局部扩容工程,提升主通道通行能力;抓紧建设宁德至古田高速公路,形成宁德通往江西抚州的区域新通道;加快建设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龙岩东环线、长乐前塘至福清庄前等项目,加密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地区路网。 
  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强化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主干道的有效衔接,实现车辆“上下高速”快速集疏。加大营销力度,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差异化费率收费模式,吸引更多车辆上高速公路行驶。拓展高速公路出入口互通、服务区功能,引领周边城镇、产业发展,形成人流、物流集散地。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与普通干线公路共用,实现社会、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三赢”,创新建设旅游休闲主题服务区。

  (二)着力改造普通国省道

       加快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提速度、提等级、提效率、提质量”进程。重点推进“一市一议”国省道建设,加快普通国省道交通拥堵和瓶颈路段的改造提升,积极推进未达标路段建设,强化普通国省道对重要城镇、产业基地、旅游景区、交通枢纽节点的连接和覆盖,提高城郊结合部交通快速通行能力。“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改造普通国省道约2800公里,建成约2000公里。

  坚持建管结合,围绕“三化五优”目标,加大普通国省道养护资金投入力度,推行预防性养护,计划改造路面约2000公里,普通国省道公路优良率达80%以上,安全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实施绿色通道工程5000公里,建成生态示范路1500公里,营造“畅、安、舒、美”的公路环境。加大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投入力度,实施普通国省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0公里,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和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普通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等便民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公众出行。

  (三)持续改善农村公路

  实施交通惠民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突出“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发展,促进农村公路安全提升、网络延伸、等级优化。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县乡道提级改造、村道单车道拓宽改造,以及县乡村联网路建设。实施精准扶贫畅安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扶持力度,加快实施海岛交通便民工程,积极推进撤渡建桥、危桥改造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和扶贫开发,改善乡村旅游交通设施条件。“十三五”时期,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万公里,改造危桥800座,实施生命防护工程1万公里。

  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管理体制,强化农村公路管养人员培养和经费管理,逐步构建“县道专业队伍养护、乡村道多元化养护”的养护运行模式,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完好率常年保持80%以上。
 

  四、打造现代化的港口群

       着眼构建“能力充分、服务高效、开放融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水运体系,继续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港口协调委员会的统筹管理力度,围绕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优化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推动重点核心港区整体连片开发及其配套的大型深水航道建设,积极振兴闽江航运,做大做强港口龙头企业,打造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口群。

  (一)全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把厦门国际东南航运中心建设作为全省港口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厦门港为基础、福建沿海港口群为支撑,着力打造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区域性邮轮母港,两岸航运交流合作先行区,国际航运服务业聚集发展示范区,东南沿海国际物流中心。重点优化厦门港口布局,统筹包括漳州境内的全港区建设,促进全省外贸集装箱向厦门集聚,构建覆盖全球主要港口的航线网络,提升厦门港在国际航运中的枢纽地位。加快邮轮母港建设,积极发展东北亚、东南亚、两岸四地等邮轮航线,构建集旅游、观光、会展、商贸于一体的东渡邮轮服务集聚区。大力培育发展航运要素市场,做大做强本省航运企业,积极引进省外航运企业,打造“服务优质、功能齐备、竞争有序、制度健全”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二)加快打造核心港区

  强化规划引导和约束,突出错位发展理念,节约集约使用岸线,集中力量打造更加集约的核心港区,提升核心港区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增强核心港区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带动力,严控新建企业专用码头。重点推进厦门集装箱核心港区建设,改造提升厦门港海沧港区,加快建设厦门翔安(刘五店)新港区,加强福州江阴、泉州石湖集装箱港区对厦门港集装箱港区的喂给和航线互补。优化布局大宗型散货核心港区,加快建设福州港大型散货基地。发展服务临港产业的重点港区,加快建设厦门港古雷港区、福州港漳湾作业区,进一步完善湄洲湾南岸港区集疏运体系,依托港口资源优势,打造专业物流基地,推动港口与产业、城市互动发展。

  (三)完善港口公共设施

  加强重要港区进出港深水航道、防波堤、公共锚地建设,加快推进湄洲湾、罗源湾、古雷港区30~40万吨级深水航道,厦门港、福州港江阴20万吨级集装箱深水航道及配套锚地建设,提升沿海航道等级规模和通航能力,满足世界上最大散货船、油轮、LNG船、集装箱主力船型通航条件。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通道,形成核心港区铁路支线全覆盖,实现沿海港口与高速公路、国省道、工业区、开发区、科技园区快速、顺畅连接。加快罗源湾、湄洲湾、东山湾、厦门湾、三都澳等沿海港口工作船基地建设,提升港口支持保障服务能力。做大做强既有晋江、龙岩、三明、武夷山等陆地港,积极支持内陆省市在我省建设飞地港。努力扩大港口服务范围,制定实施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中西部省市经我省港口对外贸易,不断拓展港口发展腹地。

  (四)全面振兴闽江内河航运

  实现闽江干流马尾-三明航道正常通航,全面改善闽江通海航道的通航条件,初步形成以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体系。重点实施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闽江干流福州至南平航道整治工程、闽江沙溪南平至三明航道整治工程等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平均吨位达到300载重吨以上,占内河运输船舶总吨位超50%。积极推进延平新城港区等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经营内河码头,提高内河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十三五”时期,建设航道里程超过300公里,新建内河泊位超过40个。
 

  五、推进新一轮民航发展

       积极推进“干支协调、军民融合”的机场布局优化调整,加大民航发展资金投入,做大做强福州、厦门两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枢纽机场和武夷山区域干线机场,积极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加快建设临空产业园区,全面提升我省航空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加快推进机场建设

       重点抓好福州长乐机场二轮扩能工程续建,加快推进厦门翔安机场和福州长乐机场二期建设,抓好武夷山机场迁建,实施冠豸山机场扩能改造;加快推进泉州新机场、义序机场迁建和莆田、漳州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平潭、宁德、东山通勤机场,以及三明沙县和福清通用航空基地、屏南旅游通用机场、福建警用航空服务中心、福建省航空护林总站及其分站等项目,构建和完善福建通用航空服务网络。

  (二)积极拓展航空运输市场

       做大做强厦航、福航本省基地航空公司,积极引入国内其他航空公司。大力支持本省基地航空公司拓展国内外航空运输市场,进一步购置和更新飞机,不断拓展国际国内航班航线,积极开辟旅游航线航班,不断提升航空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加强航空企业与电商物流企业合作,拓展航空快递物流服务。积极培育和引入通用航空骨干企业,大力拓展通用航空服务。加快规划建设厦门航空城和福州机场、武夷山机场临空产业园,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快递仓储、飞机制造与维修、航空培训服务等临空产业。
 

  六、构建公众出行服务体系

  围绕构建多层次、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着力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创新农村客运组织模式,扩大城乡客运网络覆盖面,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深化闽台客运互通,适应快速增长且日益多样化的客运需求。

  (一)推动旅客联程运输发展

  加快推进跨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推动普及电子客票、联网售票,加快实现旅客出行一次购票、无缝衔接、全程服务。推进跨方式出行信息互联互通、及时发布、实时更新、便捷查询,鼓励客运联程联网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与旅客联程运输相适应的票务、行李托运服务,交通标识系统和定价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体系。

  (二)构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合理发展,福州、厦门、泉州加快建设以轨道交通和中运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力争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0%;漳州、莆田、龙岩、宁德、三明、南平等设区市城市和县级城市要加快建设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力争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35%。加快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重点支持规划建设10万以上常住人口城市地下和立体公共停车场。积极引导发展旅游专线、社区公交、高峰通勤线路等多样化特色公共交通服务。加快两大都市区城际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推进城际公交换乘枢纽建设。加强各类公交场站建设,实现设区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其它中等城市覆盖率90%以上,小城市覆盖率80%以上。构建灵活规范的出租车运营服务体系,发展即时电召、定点候客、网络预约等模式,在重要客流集散地建设专用候车点。

  (三)完善农村客运网络

  按照交通设施标准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加快推进公路客运场站“百千万”工程,到2020年建成100个二级以上客运站、1000个港湾停车站、10000个农村招呼站。巩固“村村通客车”已有成果,推进有条件地区发展定时定点的通村客运班车,促进客运服务向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延伸。稳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力争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公交化。继续实施海岛交通五个“百分百”工程,改造内河渡口约50道,建设码头项目约40项,实现有居民岛屿100%建成陆岛交通码头,500人以上岛屿100%开通班轮并建成码头管理房(候船室),陆岛、岛际渡运船舶100%适航,岛上客运码头接线公路100%硬化,居民有需求且具备条件的岛屿100%开通岛内客运班车。

  (四)提升闽台客运品质

  进一步提升“小三通”服务品质,继续推进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等地对台客运码头建设改造,完善行李直挂业务,争取早日开通东山-澎湖-高雄客运航线。巩固发展闽台滚装运输,争取开辟厦门、湄洲岛至台湾本岛高速客滚航线,推动平潭、湄洲岛至台湾本岛新增航线,提高客滚班轮准班率。积极推进两岸车辆互通,在平潭、厦门试点,力争早日实现两岸机动车辆通过闽台客滚航线互通行驶。支持厦门、福州机场拓展对台航班航线,打造闽台空中快线,争取开辟武夷山机场对台定点航线,争取增开泉州机场至台湾航线。做强做大厦门对台邮轮始发港,支持平潭开辟对台邮轮挂靠港,打造“两岸邮轮经济圈”。
 

  七、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

  践行“互联网+”行动,全面推进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铁、公铁、空陆等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创新发展现代邮政,深化闽台物流合作。

  (一)发展特色交通物流

  大力支持组建甩挂运输联盟,积极引导、鼓励甩挂运输企业通过站场共建、车辆共用、货源共享的模式,推进甩挂运输向纵深发展。支持省内综合保税区冷链、仓储、航运、航空物流等发展,培育做大重点冷链物流企业。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互通、服务区、铁路和城市(际)轨道交通场站、机场临空产业园区配套商贸物流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物流站场与农村各类生产、商贸企业的联动发展。整合相关配送资源,形成城乡物流干线配送、快运小件配送、城乡邮政网络配送等各种形式的运输网络。

  (二)创新发展现代邮政

  推动邮政业创新发展,深化邮政改革,转变邮政业发展方式,提升邮政普遍服务、机要服务和物流配送能力。推动交通与邮政行业在信息、通道、设施、业务等领域的对接,实现交通邮政融合发展。支持邮政和快递基础设施与铁路、公路、民航枢纽实现同步规划、建设,鼓励快递企业与民航、铁路企业合作,建设快递自主航空网络,开通高铁快件专列,加开电商快递班列。推进农村邮政网点、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邮政终端设施的建设与升级,重点对全省农村邮政普遍服务网点和县级邮政危旧用房实施统一改造。在城市新功能区和大型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新型邮政网点和快递服务网点,推进邮政服务在城市空间均衡布局。多渠道推动快递城乡普惠发展,支持快递企业利用农村客运站、村邮站、农村超市、农家店等在乡镇和农村设置快递服务网点,开展寄递服务。

  (三)深化闽台物流合作

  推进闽台两岸物流通道建设,拓展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和散杂货不定期航线,扩大空中邮货直航范围。深化闽台航空邮件、快递物流合作,做大两岸海运快件业务,加快建设平潭对台邮件处理中心、福州长乐机场进出境快件监管中心、厦门邮政速递物流处理中心、福州邮件处理中心等闽台快递基础设施项目。加强两岸间物流企业合作,吸引台湾企业参与我省物流设施建设和港航业务合作经营,支持我省实力企业参与台湾重点港区的投资经营,支持闽台港航企业相互参股、合作经营。加快福建电子口岸平台和台湾关贸网络平台的全面对接。
 

  八、增强现代交通治理能力

  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协同发展,以“互联网+”驱动行业转型升级,推进依法行政,促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发展智慧交通

  加快推进综合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努力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综合运输服务升级版。重点开展“互联网+”交通运输,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各领域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构建覆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智能交通感知与传送网络,构建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中心,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提高数据挖掘分析和辅助决策水平。加快完善和拓展联网售票服务系统,逐步实现电子客票全省覆盖。全面推进交通一卡通,实现“一卡式”支付。通过政企合作开发多样化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产品。以闽赣集装箱海铁联运为切入点,推行货运电子运单,初步实现“一单式”运输。加强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推进行业“一体化”监管。全面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到2020年初步建成全省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管理体系。

  (二)提升绿色交通

  加强福建绿色交通品牌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公路生态景观服务功能。推进普通国省道“美丽交通生态公路”建设,加快港口生态补偿与修复试点工作,推动福州港、湄洲湾港创建绿色港口。推动绿色交通城市创建工作,支持厦门等城市建设“公交都市”,引导公众绿色出行。统筹利用交通通道线位和枢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循环利用废旧物料。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运输装备,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继续完善交通运输环境数据中心,初步构建部省两级交通环境信息系统平台,强化行业节能环保监管。

  (三)保障平安交通

  强化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推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标准化和“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加强公路、港口航道等安保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平台,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安全监管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对重点桥隧、港站、“两客一危”车辆、“四类重点”船舶的监测监控,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加快建立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机制,全面推进危险品运输电子运单平台建设。强化精细化管理,明晰职责、疏堵结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加快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运输应急抢险体系,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构建省、市两级交通运输行业应急预案体系,推进省、市、县三级交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加强交通运输与公安、消防、武警交通部队、安监、气象、国土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

  (四)强化管理创新

  构建特色鲜明、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支撑有力的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体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标准协调衔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工程建设与养护、信息化、安全应急、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做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力争交通运输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一批先进性、实用性强的自主创新成果。加大对公益性和基础性重大交通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及推广应用成效显著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五)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部门,强化部门行政规范性和法制性。抓好综合执法改革全国试点工作,推动出台深化福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重点推进队伍、场所、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完善治超部、省、站三级联网系统。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下放审批事项和精简办事环节,全面实现网上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制,强化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合法性审查机制和决策责任倒查机制。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因素

  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农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施工场地的扬尘、污水、泥沙和噪声,以及港口对海洋环境影响等。交通营运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危险品运输可能造成污染事故,交通工具的噪声污染,交通集散场所的污水排放等。交通运输对社会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征用房屋、土地和海域,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保护要求

  设计阶段,重点合理设计项目线路走向和场站选址,尽可能避绕水源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与当地城镇体系规划、环境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做好衔接,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尽可能减少对植被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尽量不占用基本农田、基干林带,避免直接排污进入水域,充分考虑各项减噪措施。施工阶段,合理安排工期、工序,防治水土流失,处理好施工污水等,防治水污染,采取场地洒水、密闭式运输等,防治大气污染,可能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等,防治噪声污染。营运阶段,要严格控制尾气排放未达标车辆上路,居民密集区应禁止车辆鸣笛,使用吸声路面材料铺设或建隔声屏障,对危险品的运输安全采取应急措施。
 

  三、环境保护措施

  本规划涉及的交通运输发展项目,必须全面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执行交通建设规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开展工程环保设计、工程环境监理和施工期及运营期环境监测,逐步开展运营工程的环保后评估工作,加大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营运全过程,都要落实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第五章 保障措施
 

  强化规划组织实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项目带动,狠抓资金筹措,加强要素保障,为本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强化规划实施

  加强宣传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抓紧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在本规划指导下,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铁路、民航、公路、港航、邮政等分项子规划和本地区的“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明确责任分工。省直有关部门要围绕本规划主要任务,细化年度工作目标及推进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快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加强规划评估。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评估制度,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年度分析和中期评估,及时掌握和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二、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多方协调机制。建立发改、交通、国土、海洋渔业、环保、住建、铁路、民航等部门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协调磋商机制,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

  健全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健全各级交通综合执法机构的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港口航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资金保障机制,创新港口建设开发机制,继续深化航运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内河航运、公路建养管理体制。
 

  三、着力项目带动

  强化项目策划生成。重点策划生成一批跨区域、跨领域的重大综合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增选平台和机制,提升项目策划生成水平,健全项目储备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加大项目前期投入,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项目建设标准化管理,完善项目建设各环节管理制度。推行重大项目社会公示制度,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加快项目滚动开发。认真落实“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的工作部署,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坚持重大项目“一季一督查、一月一协调”制度,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四、狠抓资金筹措

  探索PPP新模式。通过资金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参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养护和运营。

  创新交通建设融资。加强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共同探索交通发展基金和交通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灵活运用融资租赁、股权融资、保险债权、票据、公司债等金融产品,满足建设和运营资金需求。

  夯实公共财政保障。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发展公共财政保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省内各级财政投入。研究完善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的资金补助、财政贴息等政策。
 

  五、加强要素保障

  强化部门支撑。各级发改、财政、交通、住建、国土、水利、林业、环保、海洋渔业、海事等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对交通运输资金供给、用地用海用林、行政收费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推进和谐征迁。落实征迁主体责任,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推广应用和谐征迁工作法,确保无障碍施工。

上一篇:福建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下一篇:福建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