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建设地点
闽侯县竹岐乡。
二、项目建设单位
闽侯县闽江南岸竹岐防洪堤路建设有限公司。
三、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
福州市闽江下游南岸防洪六期工程的建设内容为:在闽江下游右岸闽侯竹岐河段建设防洪堤7592米,新建5座排涝水闸,新建2座排涝泵站。
四、设计标准及工程等级
(一)设计标准。同意项目区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
(二)建筑物级别。同意堤防及排涝闸、泵站及穿堤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4级。
五、水文
(一)设计洪水
基本同意设计洪水采用竹岐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即闽江竹岐水文站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32600m3/s,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35600m3/s。
(二)设计涝水
基本同意采用华东地区特小流域法和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涝水,取较大值作为设计成果。
(三)设计洪潮位
基本同意白岩潭站设计年最高潮位成果,50年一遇、100年一遇设计年最高潮位分别为4.30m、4.43m。
(四)施工洪水
同意施工期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基本同意施工洪水分析成果。
(五)水面线计算
1.同意以白岩潭断面为起始水位。
2.基本同意推算的设计水面线成果。
(六)蓄排涝计算
1.基本同意项目区采用10年一遇设计涝水遭遇外江多年平均洪水位的组合成果。
2.基本同意蓄排涝计算成果。
六、工程地质
(一)同意报告对区域地质的论述和结论。同意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二)基本同意报告对堤段和排涝闸(站)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三)基本同意天然建筑材料调查成果。
七、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一)基本同意工程防洪堤布置及闸站布置方案,工程由竹岐防洪堤、麦浦河排涝闸、麦浦支河排涝闸站、高洲排涝闸站、苏湾排涝闸、山尾排涝闸组成。其中,竹岐防洪堤全长7592m,由加固段(长6742m)和新建段(长850m)组成;麦浦河、麦浦支河、高洲、苏湾、山尾排涝闸净宽分别为3孔×8m、3孔×8m、3孔×8m、2孔×8m、2孔×4m;麦浦支河排涝站、高洲排涝站抽水流量分别为49m3/s、38.5m3/s。具体布置如下:
1.竹岐防洪堤
竹岐防洪堤位于闽江下游右岸闽侯竹岐河段,起点位于竹岐中学一侧的山坡处,终点止于山尾处的砂堤山,其中除桩号ZQ3+000~ZQ3+850段为新建堤外,其余段为对现有竹岐防洪堤的加固加高。
2.排涝闸
麦浦河排涝闸位于竹岐防洪堤轴线桩号ZQ0+191.20处。麦浦支河排涝闸位于竹岐防洪堤轴线桩号ZQ3+259.19处。高洲排涝闸位于竹岐防洪堤轴线桩号ZQ5+328.10处。苏湾排涝闸位于竹岐防洪堤轴线桩号ZQ6+598.63处。山尾排涝闸位于竹岐防洪堤轴线桩号ZQ7+197.85处。
3.排涝站
麦浦支河排涝站位于麦浦支河入闽江的出口、麦浦支河排涝闸北侧,其纵轴线位于竹岐防洪堤轴线桩号ZQ3+210.04处,为堤后式泵站。高洲排涝站位于高洲河入闽江的出口、高洲排涝闸北侧,其纵轴线位于竹岐防洪堤轴线桩号ZQ5+276.90处,为堤后式泵站。
(二)基本同意新建堤防及加固堤防断面型式采用土堤。基本同意堤顶高程及堤顶宽度的确定。基本同意护坡型式。
(三)基本同意堤防稳定、渗透及沉降、堤坡护砌厚度、堤防冲刷深度计算成果。
(四)基本同意堤(闸)基采用的防渗及加固处理方式。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穿堤建筑物的防渗设计。
(五)基本同意各排涝闸(站)的稳定及水闸消能防冲计算成果。
八、金属结构及电气
(一)基本同意排涝闸采用的供电方式和电气主接线方案。
(二)基本同意金属结构的型式、规格以及启闭机选型。
(三)基本同意排涝站水泵选型。
九、工程管理设计
(一)基本同意工程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二)同意提出的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和堤防工程保护范围。
十、施工期限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6个月。
十一、工程概算
概算总投资为66200.19万元,资金由业主单位多方筹措解决。
十二、其它事项
(一)请业主单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的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精心组织,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各年度投资计划和工程建设任务。
(二)请福州市水利局做好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